入出息念經
第一節
這是我聽到佛說的。那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許多為人熟悉、有證悟的弟子在一起,包括舍利弗、摩訶目犍連、摩訶迦葉、摩訶迦旃延、摩訶俱絺羅、摩訶劫賓那、摩訶純陀、阿那律、離婆多及阿難尊者。僧團中的資深比丘精勤指導初修學的比丘:有些指導十位,有些指導二十位,有些指導三十位,有些指導四十位。如此,初修學比丘逐漸取得很大進步。
那個夜晚是月圓夜,比丘們舉行自恣儀式,標誌雨安居的結束。佛世尊坐於露天處,弟子們聚集在佛身邊。佛環顧僧眾後說:
「比丘們,很高興看到你們修行證得的成果,但我知道,你們可有更大進步。你們尚未達到的,可以達到;你們尚未證得的,可以圓滿證得。為了鼓勵你們精進修習,我將在這裡留到下一個月圓日。」
聽到佛將在舍衛國多留一月,各地比丘都前往跟隨佛修學。資深比丘更悉心教導初修學比丘:有些指導十位,有些指導二十位,有些指導三十位,有些指導四十位。有了這樣的幫助,初修學比丘都能在理解之道日漸進步。
到了下一月圓日,佛坐於露天處,望著僧眾說:
「比丘們,我們的僧團清淨純善。僧團中沒有無意義和自誇的談話,值得接受供養,被視為福田。這樣的僧團稀有。任何在尋找僧團的修行者,無論要走多遠,都感到值得。
「比丘們,僧團中有些比丘已證得阿羅漢果,斷除所有煩惱,捨離一切纏縛,成就智慧與解脫。也有些比丘已斷除前五結使,證得不還果,不再生死輪迴。
「還有些比丘已滅盡三結,證得一來果。他們斷除了貪、瞋、癡三結,只需再生死輪迴一次。有些比丘已滅盡三結,證得預流果,趣向證悟。有些比丘修習四念處,有些修習四正勤,有些修習四如意足;有些修習五根,有些修習五力;有些修習七覺支;有些修習八正道;有些修習慈,有些修習悲,有些修習喜,有些修習捨;有些修習九想,有些修習無常觀;有些比丘已在修習念呼吸。」(鐘)
第二節
「比丘們,持續發展和修習念呼吸,將帶來大益處,獲得大成果,由此而能成功修行四念處。持續發展和修習四念處,將能成功修行七覺支。持續發展和修習七覺支,將帶來智慧和解脫。
「如何持續修習念呼吸,使修行帶來成果和大益處?」
「就是如此,比丘們,修行者到林中、樹下或任何寂靜處,結跏趺坐,身安穩端正,正念現前,如此修習:「吸氣,我知道我在吸氣。呼氣,我知道我在呼氣。」
1.「吸氣長,我知道吸氣長。呼氣長,我知道呼氣長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2.「吸氣短,我知道吸氣短。呼氣短,我知道呼氣短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3.「吸氣,我覺知整個身體。呼氣,我覺知整個身體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4.「吸氣,我使全身平靜安詳。呼氣,我使全身平靜安詳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5.「吸氣,我感到喜悅。呼氣,我感到喜悅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6.「吸氣,我感到快樂。呼氣,我感到快樂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7.「吸氣,我覺知我的心行。呼氣,我覺知我的心行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8.「吸氣,我使心行平靜安詳。呼氣,我使心行平靜安詳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9.「吸氣,我覺知我的心。呼氣,我覺知我的心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0.「吸氣,我令心愉悅。呼氣,我令心愉悅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1.「吸氣,我令心集中。呼氣,我令心集中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2.「吸氣,我令心解脫。呼氣,我令心解脫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3.「吸氣,我觀照無常。呼氣,我觀照無常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4.「吸氣,我觀照離貪。呼氣,我觀照離貪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5.「吸氣,我觀照滅。呼氣,我觀照滅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16.「吸氣,我觀照捨離。呼氣,我觀照捨離。」他如此修習。
第三節
「如何持續修習念呼吸,以成功修行四念處?
「當修行者吸氣或呼氣,長呼吸或短呼吸,覺知呼吸和整個身體,或覺知他在使全身平靜安詳。他於身觀身而住,精勤不懈,對自己的狀態了了分明,超越對生命的所有執著和厭離。這些念呼吸的練習,屬於第一念處—身念處。
「當修行者吸氣或呼氣,覺知喜或樂,覺知心行,或使心行平靜安詳,他於受觀受而住,精勤不懈,對自己的狀態了了分明,超越對生命的所有執著和厭離。這些念呼吸的練習,屬於第二念處—受念處。
「當修行者吸氣或呼氣,覺知心或令心愉悅,令心集中,或令心解脫,他於心觀心而住,精勤不懈,對自己的狀態了了分明,超越對生命的所有執著和厭離。這些念呼吸的練習,屬於第三念處—心念處。沒有修習念呼吸,就無法發展禪定和智慧。
「當修行者吸氣或呼氣,觀無常,觀離貪,觀滅,觀捨離,他於法觀法而住,精勤不懈,對自己的狀態了了分明,超越對生命的所有執著和厭離。這些念呼吸的練習,屬於第四念處—心的對象,即法念處。
「持續修習念呼吸,將令四念處修習圓滿。」
第四節
「如何持續修習四念處,以圓滿成就七覺支?
「當修行者於身觀身而住、於受觀受而住、於心觀心而住、於法觀法而住,精勤不懈,對自己的狀態了了分明,超越對生命的所有執著和厭離,以沉著、堅定不移的禪定,他會生起第一覺支──念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住於禪定,心不散亂,能夠審視萬法,即所有心的對象,他會生起第二覺支—擇法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觀察和審視萬法,持續、堅定、不怠惰、心不散亂,他會生起第三覺支—精進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穩定、沈著地安住於修行之流,他會生起第四覺支—喜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安住於喜的狀態,心不散亂,他會感受到身心輕安。這時候,他會生起第五覺支—輕安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身心輕安,就能輕易入定。這時候,他會生起第六覺支—定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當修行者安住於定中,深沈平靜,分別計較將會止息。這時候,他會生起第七覺支—捨覺支。當修習這一覺支時,它將達致圓滿。
「如果持續修習和發展四念處,能令七覺支的修習圓滿。」
第五節
「如何持續修習七覺支,以得到正智和圓滿解脫?
「修行者依照七覺支的方法修習,住於寂靜處,觀離欲,他將能夠出離。這是修行七覺支的成果,將帶來正智和圓滿解脫。」
第六節
這是佛世尊所說。聽到佛的教導後,比丘們皆大歡喜。
中部118 《入出息念經》
中部 118 Ānāpānasati Sutta 《入出息念經》,亦稱《出入息念經》 、《 安那般那念經》 或《安般念經》。
一行禪師將此經翻譯為現代越南文,再由其弟子翻譯成不同語言,包括以上的中文版。此經收錄在梅村課誦本,是梅村日常念誦的其中一篇經文。
Join the convers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