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村課誦本經文 / 四食經

四食經

這是我聽到佛說的。那時佛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一天,佛對比丘們說:「有四種食糧能滋養眾生,使生命能夠維持和成長。哪四種食糧?第一是段食(食用的食糧),第二是觸食(感官的食糧),第三是思食(意志、意念的食糧),第四是識食(心識的食糧)。」

「比丘們,修行者應如何觀照段食?譬如有一對夫婦,有一幼子,兩人盡心照顧撫養兒子。一天,他們決定帶着兒子到別國謀生,途中要橫越沙漠,危險艱難。在沙漠中,糧食匱乏。他們極之飢餓,找不到任何解決辦法,只好商量:「我們只有這一愛子,如果我們吃他的肉,就能保存生命,渡過險境;如果不吃,我們三人都會死。」經過商議,他們把兒子殺了,邊吃兒子的肉,邊心痛地哭泣。就這樣,他們得以存續生命,走出沙漠。」

佛問:「你們認為這對夫婦吃兒子的肉,是因為喜歡肉的味道,為了補充營養讓身體更強壯嗎?」

比丘們回答:「不,世尊。」

佛問:「夫婦被迫吃兒子的肉,是為了維持生命,逃離沙漠的險境嗎?」

比丘們答:「是的,世尊。」

佛教導:「比丘們,每次進食時,我們都應如此觀照。如此觀照,能達致對段食清晰的洞見與理解,止息對感官欲樂的執著。一旦轉化對感官欲樂的執著,致力修學的賢聖弟子將不再為五種感官欲樂起煩惱。如果仍被煩惱纏縛,我們就須一再回到這娑婆世界。」

「修行者應如何觀照觸食?譬如有一頭脫皮的牛,無論走到哪裡,寄生在土地、草木中的蛆蟲都粘在牛身,吸吮牛血。如果牛躺下,泥土中的蛆蟲便寄生於牛身,從牠的身體吸取養分。不論站著還是躺著,牛都感到不適與痛楚。每當你們攝取觸食時,都應如此觀照。如此觀照,能對觸食達致清晰的洞見與理解。有了如此的洞見與理解,你將不再對三種感受起執著。不再執著於三種感受,致力於修學的賢聖弟子無需再奮力用功,因為他們要做的已做。」

「修行者應如何觀照思食?譬如有一個大城鎮或村落,附近有一個深坑,裡面的炭燃燒後剩下無煙但熾熱的灰燼。這時有一位智者,他不想受苦,只願平安喜樂,不想死去,只想活下來。他想:「那邊的深坑儘管沒有煙火,但温度很高,如果掉進去,必死無疑。」想到這些,他決定離開那個大城鎮和村落,前往別處。修行者應這樣觀照思食。如此觀照,將生起洞察和理解。有了這樣的洞察,三種渴愛將止息。當三種渴愛止息,致力於修學的賢聖弟子無需再奮力用功,因為要做的已做。」

「修行者如何觀照識食?譬如一位國王的士兵逮捕了一名罪犯。士兵將罪犯綁起帶至國王處。罪犯因為偷竊被眾人用三百把刀刺入身體懲罰他,夜以繼日受恐懼與痛楚煎熬。修行者應這樣觀照識食。如此觀照,將生起洞察和理解。有了這樣的洞察,致力於修學的賢聖弟子無需再奮力用功,因為要做的已做。」

佛說完此經,比丘們歡喜奉行。


雜阿含經卷十五第 373經《子肉經》
譯注:
五欲指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五種慾望
三受指苦受、樂受、不苦不樂受
三愛指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

雜阿含經卷十五第 373經《子肉經》

一行禪師將此經翻譯為現代越南文,再由其弟子翻譯成不同語言,包括以上的中文版。此經收錄在梅村課誦本,是梅村日常念誦的其中一篇經文。

Join the conversation
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0 Sharings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

/ Register

Hide Transcript

What is Mindfulness

Thich Nhat Hanh January 15, 2020

00:00 / 00:00
Show Hide Transcript Clo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