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香巴拉太陽 Shambhala Sun,2013年11月13日,安德里亞·米勒撰寫 (ANDREA MILLER)
我在碧岩寺參加禪營的過程中,對那座古色古香的棕色小屋很好奇,僧團稱之為Thay的禪舍。終於在最後一天,我被邀請進了這個屋子,看到一個舒適的房間,以新鮮蘭花裝飾,一幅佛陀觸地的佛像,燭臺上插滿了白色小蠟燭並飾有小鳥。
Thay坐在一張古樸的矮椅上,我被領到他旁邊的座墊上。在我們的採訪中,他透露了有關他家庭的個人細節,展示了一位鮮為人知的佛教大師的非凡歷史,並解釋了如果你有正念的眼耳的話,會知道佛陀是如何一直在教導。談話進行到一半時,英國《衛報》的喬·孔菲諾(Jo Confino)加入了我們,談話轉向了禪修如何有益於商界領袖、組織和社會。
當你閱讀這篇採訪時,請記住有件事並未寫在這一頁上,那便是一行禪師慣常而喜悅的微笑。
——安德里亞·米勒
靈性修習中老師的角色是什麼?
一位朋友、同事可以是老師,你自己也可以是老師。老師是幫助你修習並找到更多自由的任何人——甚至是對老師無執著的自由。
你必須有智慧,不依賴於你的老師。如果你以盲目的信仰追隨他們,這是不好的。沒有完美的老師。你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好的東西,你也可以幫助你的老師變得更好。很快你內在就會有一位老師,你可以追隨這位老師。
因此,一位好的老師是幫助你一生不依賴於他們的人。所以佛陀在入滅前開示:“回歸你自己。皈依你內在的洲嶼。”
當你的老師不再以人身示現的時候,你並未失去什麼,因為你的老師始終活在你之內和他的弟子之中。當我修習書法時,有時會邀請我已故的師父和我一起,這樣我們就可以作為老師和弟子一起修習了。吸氣,半圓。呼氣,另一半。當我微笑時,師父也微笑。
我邀請所有過去的老師和我畫圓,我知道我的手不是我的手,也是我父親和我母親的手。有時我也邀請所有朋友和我一起畫,因為他們也是我。
您可以談一點有關您的父親嗎?
我父親是皇家軍隊的軍官。當時的越南,國王及其政府受控於法國人,所以我父親的主要工作是去尋找窮人可以重新定居的地方。他喜歡那樣做。我和母親不時會去遙遠的山區看望他。
我父親請了一個鐘和一些佛經,試著讀誦。他想修學佛法,但很忙碌,所以沒有成功。我感覺很好,因為我為他做了。
我可以這樣做,是因為我們都是我們的父親、母親和祖先的延續。這是真確的。當你行禪時,他們與你同行。如果你邁出平靜快樂的步伐,他們也如此。你沒有獨立的自性,所以你能為所有的祖先修習。如果你遇到佛法,體驗到轉化和療癒,你所有的祖先也會從你的修行中受益。所以我內在的父親母親很快樂。
這週,你提到母親在生你之前曾經流產。你說,當你還是孩子時,你認為她失去的孩子就是你,她流產是因為你還未準備好出生。我想知道你現在對那個失去的嬰兒是什麽看法。一個尚未出生就死去的嬰兒會以任何方式延續嗎?
嬰兒沒有獨立的自性。嬰兒的自我由母親、父親和其他元素構成。這些元素會再次聚合在一起,下一個嬰兒既非完全相同,也非完全不同。
如果你因失去孩子而痛苦,那是因為你陷入了自我的概念中。“無我”的洞見將我們從悲傷中解放出來。你沒有自我,那個小嬰兒也沒有。這就像你試圖建一座沙堡。如果條件不好,沙堡會倒塌。你可以再建一座城堡,但不能說這是另一座城堡,因為它是用同樣的材料建造的,沒有任何東西消失了。
您能給我講述一下關於越南的禪宗嗎?它是否有種特殊的味道或特點,使之有別於其他國家的禪宗?
三世紀上半葉,一位佛教老師誕生於越南,後來成為一位禪師。他的名字叫康僧會。他是一個歷史人物,不像菩提達摩,傳統上認為菩提達摩在六世紀將禪宗帶到中國。關於菩提達摩的生平,有很多想像和虛構,但康僧會禪師留下了著作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
我們的禪是康僧會禪師教導的延續。在越南,有種傾向總是回到原始經文。康僧會禪師教導禪修時,多以原始佛教的經文為主,但以大乘佛教的精神傳授。所以在越南,我們從中受益,從不因飛得太高而失去根基。
越南的禪修也非常入世。我們有過這樣的國王,他們禪修並請老師們到宮殿。他們的皇宮總有一個禪堂並在其政治生涯中很好地運用教法和修習。十三世紀時,一位國王退位給了他的兒子,出家成為一名佛教僧侶。他照顧國家的靈性方面,他的兒子負責政治方面。他前往越南中部的印度教王國占城(Champa),並促成了和平。他赤腳在祖國行走,教導人們如何修習五戒,放棄迷信。
所以在越南佛教中,政治和靈性相互支持。靈性並非與世隔絕。禪修不是你隱藏自己的地方。
為什麼佛教的發展如此重要?
社會已經改變。年輕人有許多痛苦,許多懷疑。如果你想讓他們沉思隻手之聲或問他們狗子是否有佛性,他們難以忍受。如果你繼續這樣教導,會失去很多人。佛教在韓國和日本已變得邊緣化,因為這是他們所做的。
縱觀佛教的歷史,師父們都試著以一種回應時代需要的方式來傳授教義。如果他們發明了默照,發明了公案,那是因為彼時這些東西是有效的。但當這些東西不再起作用時,為何還要執著於它們呢?
我們的修習必須對現代人的苦難作出反應,所以教導溝通與和解很重要。這些教導對人們來說更易於理解,即使是孩子。但這不意味著這些教導沒有強大的佛法基礎。他們的基礎是無我、無常、相即。
我們應是佛陀明智的追隨者,必須好好利用這些教導,以人們能運用並轉化自己的方式來呈現教法和修習。
正如我所說,越南佛教非常接近原始佛教,但我們很好地利用了大乘佛教的精神。大乘佛教中有很多奇妙的東西,例如,在原始佛教中,佛身是應身——他的人身。但在大乘佛教中,佛陀的真身是法身,是究竟實相身,而此身永不消亡。
所以,如果你懂得如何正念聆聽,佛陀從未停止過教導。大地是他教誨的美麗表達。風兒、花朵和樹木繼續教導無常和無我。那是佛身——永遠不滅的實相身。所以如果你有正念的眼耳,你會繼續看到佛陀。這與天國在此時此地的觀念是相應的。我們甚至能幫助基督徒轉變對天國的概念。上帝可以是法身,佛陀的真身。
有些人說,一個人一旦證悟,就不再產生業。你怎麽看?
業是行為。當你產生一個想法,那是業,或好或壞。當你說什麽,那是業。當你做某事時,那是業。
當你證悟時,你的業只能是善業。你沒有分別、憤怒、恐懼,所以你的所思、所言、所行只會帶來好的結果。輪回的終結意味著負面事物的終結。我們為什麽要希望好的事情停止?我們希望好的事物繼續。我們的修習是讓美善的事物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這是善業。
如果你看佛陀,會看到他仍在運作。他在教導,在做,因為他的弟子是他的延續。所以佛陀仍然產生業——善業!所以你不能說佛陀因為證悟就停止產生業了。那不是真的。
在佛教中,佛陀、修行團體和教法被稱為三寶。我們如何與之關聯?
三寶在你之內。你內在有佛,它是你覺醒、理解和愛的能力。如果一個人擁有很多這樣的品質,他們就是佛陀,我們希望有盡可能多的佛陀。
你內在有法。產生慈悲、理解和自在的方法,那即是法。你內在的法可能強或弱,這取決於你的修行。
然後,為了產生覺悟、慈悲、理解的強大能量,你需要僧團。你建立僧團,你們一起互相幫助,滋養內在的佛與法。
三寶是非常具體的。他們不是信仰的對象。你不能否認三寶的存在。他們不是外在於你的某種東西,而是在你之內。佛不在雲端。佛陀是覺醒、理解和慈悲,而你有佛性。修習幫助佛性成長,保護你。那是你的皈依處。這是非常科學的。
有一種虔誠的佛教,在這種佛教中,人們認為三寶外在於他們,在他們之上或超越他們。這種信念幫助了他們。但是有一種深刻的佛教——一種修習的佛教——在那裏你可以為自己和你的社群產生佛陀的能量。有一種傾向是,因為虔誠的佛教而失去了深層的佛教,所以我們應該試著幫助修習的佛教延續下去。否則,佛教會像其他宗教一樣,依靠一種更高的力量來拯救我們。
作為您北美之行的一部分,您將會見一些領先科技公司的總裁。您如何看待商界領袖和員工學習禪修?
我們不必擔心禪修是否被濫用來盈利。禪修只有好處,不只是幫助你平復自己的痛苦,也讓你對自己和世界有更多的洞見。如果你的企業正造成環境問題,而你禪修,可能會想到如何以一種減少傷害自然的方式來經營你的企業。當你體驗到禪修帶來的智慧時,自然會想以一種讓世界減少痛苦的方式來經營你的商業。
所以不要擔心禪修是否被用於錯誤的不因。它能將一個不善因變成善因。
您如何看待商業、政治和個人生活中的競爭?
很多人認為,只有當你超越別人,當你是第一時,才會快樂。但你無需為了快樂而成為第一。(笑)我不想成為第一。
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我們對幸福的想法。即使你成功地賺了更多的錢,仍在受苦。也許你的競爭對手賺的錢沒有你多,但他們更幸福。所以,你是選擇幸福還是擁有另一種成功呢?
幸福才是真正的成功。當你幸福,你就無需再競爭了。你競爭是因為你不幸福。禪修可以幫助你減少痛苦,變得幸福。
在我們的社會裏,一切都感覺在加速,人們感到不知所措。
問題是人們相信幸福在未來。如果你停止加速和奔跑,就能在此時此地找到幸福。沒有安寧,就沒有真正的幸福。如果你繼續奔跑,如何擁有安寧?我們正在逃離自己、我們的家庭和大自然。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社會。我們害怕回家照顧自己,沒有時間照顧我們愛的人,也不讓地球母親療癒我們。
我們迷失在自己的小電子設備中。但公司可以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善意來創造幫助我們回歸自我、療癒自己的工具。假設我穿一件能檢測我血液中腎上腺素過多的衣服。它會發出鐘聲,幫助我停下來,吸氣,呼氣。這將幫助我,它會提醒我:你有一種強烈的情緒。停下你正在做的,擁抱你的情緒並找出它的來源。那種電子設備可以幫助我回歸自己的家,而不是迷失自我。所以我們不必拒絕或扔掉所有設備。相反,我們可以利用好它們。
我自己就有一個“現在手表”。當我看時間時,它總是說“現在”。我可以把這個手表放在耳邊,隨著聲音吸氣和呼氣。通常我吸氣用4秒,呼氣用6秒。我停止思考,只是享受呼吸,所以我很好地利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裝置。他們也可以製作更復雜的東西幫助我修習。
我們如何為生命找到一個積極的目標?
每個人都希望行善,因為我們都有佛性。當你找到善行之道,就能與自己和平相處,幸福成為可能。但你必須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找到一條道路。善道、正道是邪道的反面。邪道給你帶來痛苦。你需要的不是邪見,而是正見,不是邪思維,而是正思維——以慈悲和理解思維。
當你看到不聖善的道路時,你會看到另一條道路。所以,觀察痛苦,你會看到幸福之路。這是四聖諦的教導。你無需成為佛教徒才能理解它們。你只需花點間檢視自己的痛苦和快樂。
幸福的關鍵是什麼?
一個學生可能認為,直到獲得文憑才能滿足。但當他拿到文憑時,只是高興幾天,然後說:“我需要一份工作和一所房子。”所以,如果一個人總是在奔跑,沒有什麽能讓他滿意。
停下來,學習在當下快樂是關鍵。我們稱之為無願。這是覺悟。所以即使仍未拿到文憑,一個學生也能很快樂。幸福的條件總在當下,只是你可能不懂得如何享受它們。你未能識別它們,因而尋找未來的幸福。
佛教是關於覺醒的教導。我們的社會需要集體的覺醒,以將我們從危機拯救出來。所以修習是:覺醒應在每一步,每一處。如果你擁有覺醒,你知道你有了一條幸福之路,從而停止受苦並能夠幫助很多人做到。
Join the conversation